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二百六十二章 舉國歡騰(下)

關燈
“沒什麽,高興罷了。”楊淑妃哭了一會,人就緩過來了,她將臉上的眼淚擦幹之後,一臉平靜的對兒子道了一句。

李恪並不知他的外祖母,前朝的蕭皇後這些年一直在突厥的事,楊淑妃這些年來沒有一日不惦記自己的母親。

可是,以她的身份,再加上突厥和大唐的關系,她根本沒有辦法、也不敢主動去聯系。

倒是幾年前,蕭皇後曾讓人捎了一封信過來,她在信中告知楊淑妃,自己在突厥一切安好,讓她不要惦記,可楊淑妃又怎能不惦記?

她不知道北伐勝利,對母親而言是福是禍,更不知道頡利可汗敗亡之後會不會把怨氣發洩在母親身上……可這種心事是萬萬不能對外說的,哪怕親兒子,也不例外。

藍翊倒是知道她的心事,可在這種時候,她也不便說什麽,只能默默的站在她身旁。

李世民最初的激動過去之後,先去了一趟大安宮,準備親口將這個好消息告訴父親。

李淵雖然能從得勝鼓中猜到北伐大捷,但這種事他這個做兒子的必須前去說一聲。

“兒子見過父皇,父皇,兒子今日過來是想告訴父皇一個好消息的。”李世民來到李淵的寢宮,先朝他行了一禮,才開口道。

“不必多禮,坐吧,你可是來告訴我北伐大捷一事的?”李淵擺了擺手,道。

“不錯,此乃天大的喜事,兒子覺得應該在第一時間和父皇一同分享。”李世道。

“你有心了,就一個皇帝而言,你確實做得比朕好,朕不如你。”李淵目光覆雜看了他一會,嘆了口氣。

“父皇嚴重了,倒是兒子應該向對父皇說聲對不起,兒子登基這幾年來,做了許多讓父皇不開懷的事,兒子特在這裏向父皇告罪。”李世民站了起來,一臉惶恐的開口道。

“你不必緊張,我說的是真心話,你剛登基那會,朕心裏要說沒有一點怨氣是不可能的,尤其是你剛登基,不聲不響的就把宮裏的宮女放出了近一半。”

“放完之後才和我商量,我當時真被氣得不輕,突厥大軍圍城的那會,我雖無臨陣脫逃之意,心裏卻也有幾分看熱鬧的意思。”

“我想看看,從小到大,從來沒有服過輸的你,會怎麽應對這個局面,甚至會想,如果長安城破,我大唐亡了,你會不會後悔玄武門的事。”

“但是,為父小看了你,你仍然是當年那個張揚明亮,永不服輸的孩子,雖然傾盡了府庫才得以退兵,但你保住了我大唐的威嚴。”

“渭水之盟後,你秣兵歷馬,只用了三年的時間,就積蓄了足夠對付突厥的力量,然後,一舉雪了當年之恥,你的堅韌和無畏,不管是朕,還是你的哥哥建成都有所不及。”

“你,確實是生來就應該坐在帝位上的人,當年,若不是我堅持要立建成為太子,或許就不會有後來的悲劇。”

“以後,沒什麽大事不要來我這裏了,我是真的不怨你了,也是發自內心的覺得你比我更合適坐這個帝位,但是,身為一個還在耳聰目明之年,就不得不退位的太上皇,要說心裏對你完全沒有半點隔閡是不可能的。”

“你對我,想必也是差不多的心情,所以,不管是為了你自己,還是為了我,沒什麽大事,就不要來看我了。”

“當然,必須我這個太上皇出面的慶典,我也不會掃你的面子。”李淵看了他一眼,靜靜的開口道。

這是李淵自玄武門事件之後,頭一次這麽敞開心扉的和兒子說這麽多的話。

這一刻的李淵心裏沒有猜忌,沒有懷疑,他以一個父親和曾經帝王的身份,將自己的心裏話都告訴了李世民。

“是兒子對不住父皇。”李世民聽完之後,沈默了許久,隨後俯身跪倒於地,恭恭敬敬的朝李淵瞌了幾個響頭,起身的時候,一雙虎目已經隱隱泛紅,目中的淚珠在打轉。

從大安宮出來,李世民去了長孫皇後的立政殿,他過來的時候,已到了用晚膳的時間,長安公主李麗質和雉奴都在這她這裏。

“臣妾見過陛下。”長孫皇後看到他,立站帶著一雙兒女站了起來。

“兒臣見過父皇,父,兒,兒,父皇.....”李麗質和雉奴也同時向他行禮,只不過雉奴還不滿兩歲,口中會說的詞有限,說了幾次,也僅吐出兒和父皇這幾個詞眼,沒法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。

“在你母後這裏,我們就是一家人,一家人不必拘禮,雉奴說話倒是說得越來越順了。”李世民扶起妻子,隨即彎腰,一把將兒子抱了起來。

“還沒用過晚膳吧,這會也到晚膳的時間了,就在這一起用膳?”長孫皇後看了他一眼,又問。

“也好。”李世民點了點頭。

用過晚膳,李麗質和雉奴都下去了,長孫皇後才坐到他邊,開口問了一句:“陛下剛過來的時候,眼睛尚有些泛紅,北伐大捷,本是大喜事,可是在父皇那邊遇到了什麽事?”

適才兒女都在,她雖察覺到丈夫的不對,也不便多說,這句話一直忍到現在才開口。

“沒什麽大事,我去和父皇報喜,父皇與我說了不少心裏話,朕心裏難受,覺得很對不住他,就兒子這一條來說,朕是真的做得不好。”

“逼著他不得不退位也就罷了,還把他身邊幾個喜愛的臣子也都一一逼走了,那些人,即便沒有什麽才幹,只要他們拎得清,不惹事,留著他們和父皇說說話又有什麽幹系,可我......”李世民說著,眼眶不自覺的又紅了起來。

長孫皇後沒有說話,只默默的伸出手掌,緊緊握住了丈夫的手......

三日後,李世民下詔,因北伐大捷,舉國同歡,特許百姓朝臣聚飲五日,同時,命禦史大夫溫彥博為中書令,王珪任侍中,擢民部尚書戴胄為任戶部尚書,參預朝璇,長孫無忌任吏部尚書。

三日後,召群臣商議因旱災導致的一系列問題,突厥大捷,無疑是舉國同歡的喜事,可此戰之後,後面一系列的安撫工作若是做不到位,同樣會出大亂子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